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及灌溉节水潜力研究

2003-05-29 15:14
尚彩霞,张美丽
(黄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河南 郑州 450003)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及灌溉节水潜力研究”(98-928-01-01),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98-928)之课题“21世纪初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98-928-01)的01专题。项目组织部门是水利部,该专题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主持单位,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和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河海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研究完成。

黄河流经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断流河段长度和断流历时逐年增长。黄河水一方面是宝贵资源,并因缺水、断流而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前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善、用水浪费、负效应等严重问题。当前黄河水资源多头管理、调度困难、配置不当、供需失调以及市场机制很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是造成资源异常紧缺与严重浪费并存的根本原因。鉴于黄河水资源紧缺与浪费都很突出,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各方面人士的高度关注,急需采取措施,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合理配置和节约利用有限资源,缓解缺水与断流局面。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及灌溉节水潜力研究”专题立足黄河流域实际情况,旨在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黄河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这一中心目标,开展自然科技领域与社会科学领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法律、行政、经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研究工作。从管理体制、技术方案、节水途径、经济政策等诸多方面,探寻黄河水资源统一有序、科学合理、实用且可操作的管理调度机制、对策和措施,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支持。这就要求:专题研究一方面要以国家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管理,合理调度,缓解断流)为攻关目标,并在较短时间内提出基本合理可行、且可付诸实施操作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基于长远考虑,又必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基本一致。

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紧紧把握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和节水的核心问题,通过生产、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攻关,从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水量调度和分配,黄河灌区节水潜力、途径和可行性,黄河宁蒙、下游河段供水水价,黄河水资源费政策,21世纪初期黄河水资源演变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生产、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攻关,到2001年底如期完成了规定的攻关任务。

该专题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通过对黄河流域管理体制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以及对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经验借鉴,探索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新体制。结合黄河实际情况,提出了黄河干流水量分配、调度和管理办法。对黄河水资源费进行了理论计算,提出了征收的标准和步骤。从黄河供水成本、用户承受能力和水价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各地水价征收情况和收入水平,提出了水价改革步骤和措施。对宁蒙及下游引黄灌区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节水途径和适宜的节水技术。对21世纪初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索。

经有关单位鉴定,专题的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黄河水资源实时调度和管理方面的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主要创新点在于:

1、提出了新型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支持系统。

2、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首次建立了黄河流域水量调配的基本方法和模型,并开发了可视化的决策支持系统。

3、提出了节水潜力的计算方法,估算了宁蒙灌区和下游引黄灌区的节水潜力,研究了节水途径及适宜的节水技术。

4、提出了水价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分析了用户承受能力,提出了水价调整的实施步骤、措施和办法。制定了黄河下游引黄用水的供水价格。

5、完成了水资源价值的理论标准计算,提出了水资源费征收的范围、标准及实施方案建议。

6、探索了21世纪初期黄河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专题主要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的成立黄河管理委员会和制订《黄河法》等重要意见已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并得到国务院批准;提出的黄河干流水量分配、调度和管理办法,为黄河水量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出的水价改革步骤和措施以及节水措施等成果已被有关部门采纳并付诸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